创业时,我们在知乎聊什么

知乎


很多创业者非常重视他的点子,完全不愿和别人说,把整个创业的成败都压在上面。其实说句难听的话,互联网里最不值钱的就是点子。互联网里聪明人那么多,任何你能想到的点子,一定已经有 100 个人想过甚至做过了,如果没人想过,99%的可能是这个点子是有问题的。创业是有秘密,但这个秘密不在点子本身,而是在点子的执行,如何把它做出来。

如果你觉得别人一知道你的点子,一开始做,你就不行了的话,那你注定会失败。连带的问题就是,过于追求点子,一味求新求变,追求不同,反而导致了一堆没有可执行性的计划。

创业公司还是应该从一件简单明确的事启动。凡是标准平台性的、需要大量第三方接纳的,或需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才能成功的,或整个链条的大部分环节在控制之外的,最好都不要做。

多线开发是一个问题,同时想做太多的事情。希望产品功能丰富,堆砌功能,没有抓核心需求和核心价值,不注意政策和限制,选择太狭窄的方向,不去考虑推广渠道、赢利模式等。

初创者,一开始必须找到由几个精兵强将组成的团队,没有找到就继续找,宁缺毋滥,否则你的步伐会越走越慢,越走越难受。

李开复认为其实创业和做人一样,首先要抓对大方向,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;要做自己爱做并且擅长的事情;要脚踏实地,动手实践;不断学习、修正、进步。这些道理看似简单,要做到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。

创业的人,一定要跟对形势,要研究政策。这是大势。很多创业者认为政策研究「假、大、虚、空」,没有意义。实则不然。对一个创业者来说,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迭,小到一个乡镇芝麻小官的去留,都会对自己有影响。在政策方面,国家鼓励发展什么,限制发展什么,对创业之成败更有莫大关系。

顺势而作,才能顺水行舟。观察政府,研究政策,是为了明大势。

中势指的就是市场机会。市场上现在时兴什么,流行什么,人们现在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,可能就表明了你创业的方向。

小势就是个人的能力、性格、特长。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项目时,一定要找那些适合自己能力,契合自己兴趣,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项目,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做持久性的、全身心的投入。

创业的首要目的是合理合法地赚钱,不是改造社会。改造社会是你发达以后的事,还需要你有那样的兴趣。

同学之间因为接触比较密切,彼此比较了解,同时因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冲突,成年人则大多数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,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,所以友谊一般都较可靠,纯洁度更高。对于创业者来说,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资源之一。

以赚钱为唯一目标的创业者很难在创业中胜出。

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我们常常会混淆雇员与合伙人的身份,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是,我们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造成的误会,最终一步步分裂我们的关系,造成了并不愉快且无法弥补的结果。所以从一开始,就应该分配好各自的角色,设定每一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得到怎样的福利。我们需要承诺,但是并不需要不切实际的承诺。

团队分配股权,从根本上讲是要让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,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、公平,从而事后甚至忘掉这个分配,而集中精力做公司。

创始人之间越是熟悉,越是要「先小人后君子」。

天使投资的股份宜少不宜多,公司越小,越要珍惜自己的股份,因为一开始想要更多钱从而不得不出让更多股份,会对后续融资及管理团队的长远发展皆不利。所以,一般我都建议初创公司少拿钱、少出让股份。其中,隐形的一则是,对于多数初创公司来说,钱拿得多反而不知该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资本的杠杆力量,资本有时是毒药,如果利用不到位反受其害,少拿钱不仅避免了这种隐形危害,还可以循序渐进地使用资本价值,让资本跟着人走,而不是人被资本牵着走。

不赚钱的企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。这一点,所有创业的人都必须记在心中。

专注 80% 的精力在核心功能上,一次只做一个方向,一个核心需求的探索,核心要做到比较完美。除非失败,再做下个方向探索,绝不同时做两个方向。
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放在产品开发上同样适用。这个「快」体现在产品核心功能的开发、功能的快速改进与迭代、对用户反馈的处理和对市场的适应速度上。在不断改变的用户需求中一步一步成长。

「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服务,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,而是他们的产品。」用户增长和赢利模式的探索历程是可以并行的。在用户增长过程中,免费用户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吸引产品之外的更多的人,然后才能逐渐完善产品可能发展出的商业模式。

创业团队不同于大公司,它具有扁平、高效的特点。这些特点能帮助它快速决策,立即执行,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超量的工作。但是要保证这些特点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,我们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,同时在工具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具体的场景与团队所拥有的配置。力求把特点发挥的作用最大化。

团队的管理必须要确定一个核心的领导。历史证明「独裁」比「民主」效率要高,尤其在创业初期的时候,不需要那么多「老板」在那里指手画脚、品头论足,一旦 CEO 拍板就不能有异议。

培养一个归属感。我会时不时会想一些节目让员工之间多多互动。小公司最怕 turn over(人员流失),尤其是轻轻地来、轻轻地走,对剩下的员工也有一个危机感。

技术人员不能抱着一样本事一直混饭吃,不会学新东西迟早要被淘汰。

我们以周为单位进行管理,踏实做好每一周。通过每个成员周报,了解该成员上周做了什么、计划做什么、计划做的事情的进展情况。明晰成员上周碰到的问题,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执行。每个成员写下周的工作计划,明确下周要做什么。

产品一定要简单,把核心功能打磨得非常锋利,其他非核心功能可以不做,让产品在发布的时候非常有冲击力。首先用核心功能来试验市场,如果核心功能能够打动市场,再安排人力、时间来开发二级功能。如果核心功能不能打动市场,二级功能做得再好,也不能打动市场。而且领先于对手第一个推出产品,最好的用户都被吸引过来,会有先发优势。

种子用户每时每刻都在为你做良好的用户口碑传播。

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权预留出很大空间,不要杀鸡取卵,刚开始创业就一下子分个底儿掉。

工具的力量不能忽视。工具帮助我们节约时间,提高效率。工具之于我们就像是兵器之于一个武林中人。五花八门的兵器可能会迷惑住我们,反而将我们拖住,我们需要挑一把自己趁手的兵器,然后就开始修炼吧。把一件兵器用好,胜过你拥有千万件。

创业公司的优点就在于能让愿意成长的人成长得很快,有足够的空间。

不理智的完美主义是很危险的事情,完美主义是有取舍的,不可能各方面做得完美,完美主义不是平均主义。比如说你可能要为了效率牺牲掉漂亮,你有可能为了漂亮牺牲掉效率,这都是没有问题的,没有对和错。出发点是你搞清楚你是什么,在此之后就可以做取舍。当你试图做到各方面平衡的完美,或者从自我满足的角度做到完美,而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时,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。产品出不来,拼命地磨,最后出来的是折中主义的东西,各方面都追求完美或者自我满足,反而导致了各方面都不能做得很好,完全不能做出好产品。

早期开发,做一个东西的人越少,效率越高,沟通成本低,更容易统一思想。

你做的是生意,不是创新,别搞反了。创新只是手段,生意才是最终的目的。

被腾讯模仿致死的产品都是单一的线上产品,与线下结合不紧密的产品。换个角度说,是一种技术向的产品,而不是运营向的产品。你看看腾讯的产品,有多少是跟线下资源结合的?所以回到现实——现在做产品,只有做垂直、做线下资源才能提高门槛,逃过大鳄们的吞噬。